苏向东不说话了。
但苏建国又开口道:“正鸿,我们这些人根本不懂怎么生产黄桃罐头,到时候即便有机器设备,不会用,也白瞎啊!”
“知青孙莉的父母,在临海市罐头厂工作,我打算请他们帮忙研究一下黄桃罐头的生产工艺,再把他们请来当一段时间的老师,教出来一批学生。”
苏正鸿说道:“另外,我还会再请一名有经验的人,来负责厂子的全面管理工作,这方面你们也不用担心。”
“那就好。”
苏建国点点头,沉声道:“正鸿,咱们这些人就属你有头脑有眼光,既然你什么都考虑好了,我们也就不问东问西了,你就直接给我们安排事情做就行了!”
“对,书记,我们不问了!”
“就按你说的办!”
“你觉得建厂好,咱们就建厂!”
众人纷纷附和。
“好。”
苏正鸿说道:“待会儿咱们先在村子四周转转,给罐头厂选个址,然后各队抽出几个人来,去清理、平整、夯实一下场地。
再有一个半月,黄桃就要成熟了,咱们必须得抓紧时间进行工厂的建设工作。
向东,下午我列一个物料清单给你,你去找砖窑厂、木料厂谈一谈,如果价格合适,就直接订货……”
他把黄桃罐头厂的事情安排一番,又道:“还有一件事。我听说外地有那种高产的玉米品种,一亩地至少能产七八百斤玉米,所以想趁这次去临海市的机会打听打听。咱们村的农田犁耕完成后,暂时不要播种玉米,等我回来再说。”
“好。”
“知道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
苏正鸿又说道:“相信大家通过这件事情也看出来了,这些看似什么都做不好、在拖后腿的女知青,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咱们提供帮助的。希望大家以后对她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帮助。咱们好好对待人家,人家将来也就会好好对待咱们。明白了吧?”
“明白了!”
“好,散会!”
散会后。
苏正鸿带着苏建国等人在村里周围转了一圈。
最后选定了一处相对平整的空地,作为建厂地址。
随后,他拟了一个生产车间建设所需的物料清单,交给苏向东。
由于刚开始建厂,资金、人力各方面都有缺陷,步子不能迈太大了。
所以他目前规划的生产车间,只能容纳两条黄桃罐头生产线,日产量约为4000瓶黄桃罐头。
等以后销路打开了,资金人力充足了,再扩充生产线也不迟。
把物料清单交给苏向东后,苏正鸿骑着自行车直奔向阳公社,找到虞向前:“书记,我们苏寨大队打算建个罐头厂,我来填个登记表。”
“怎么突然想起来建罐头厂了?”
虞向前诧异道:“你们大队是有这方面的技术啊,还是有设备啊?”
“都没有。”
苏正鸿摇摇头:“就是觉得我们村有不少果树,每年都消耗不完,产生大量浪费,怪可惜的。
所以我想建个罐头厂,生产一些梨罐头、黄桃罐头、山楂罐头什么的,既可以减少浪费,又可以增加收入……”
他简单解释一下。
既没有讲黄桃罐头生产工艺和设备图纸的事情。
也没有提明天就打算带着两名知青去临海市出差办事。
更没有透露,村里已经开始动工了。
“哦,这样啊。”
虞向前听罢,点点头,拿出一个登记表:“既然你们有心办厂、发展集体经济,公社就要大力支持。
这样吧,我批个条子,待会儿你去财务那里领100块钱,就当是公社给你们的资助了。”
他没有多问。
一是因为,现在很多大队,甚至是生产队都想办厂赚钱,时不时就会有村里的领导干部脑袋一热,就来公社填登记表了。
然后,大部分登记表就永远只是一张登记表,少部分会动工建设却又往往半途而废。
只有极少数厂子,能够正儿八经地建设成功并且运行起来。
所以他对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怎么在意,只当苏正鸿也是一拍脑门做了个决定。
反正大概率是要放弃的,自己问那么多干嘛。
二则是因为,如今的苏正鸿已经和公社主任宋铨闹掰了,自己要借此机会拉拢苏正鸿。
既然苏正鸿要办厂,那自己就支持。
不仅口头支持,还要提供100块钱的资金支持。
如此一来,不论这罐头厂能不能办成,苏正鸿都得念自己的好。
“太好了!”
苏正鸿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100块钱虽然不多,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他连忙一脸感激道:“多谢书记对我们苏寨大队支持和帮助!
我们苏寨大队一定会全力以赴,把罐头厂建好,绝不辜负书记的殷切期望!”
说罢,他快速把登记表填好。
罐头厂的名字就叫作“苏寨罐头厂”,负责人填的他自己。
填到“公社统筹比例”,也就是要把罐头厂收益的百分之多少上缴到公社时,他随手就写了个30%,然后把填好的登记表拿给虞向前看。
虞向前简单看了一下,签字盖章。
苏正鸿见状,心中暗暗一喜。
他为什么没有对虞向前讲太多?
一是因为讲来讲去太麻烦,耽误事,磨叽时间长了还容易被宋铨知道,指不定宋铨就要进行阻挠。
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按照他们当地的惯例,大队企业的公社统筹比例在30%-50%之间。
自己表现出一副拍脑门决定办罐头厂的样子,虞向前根本不会在意这罐头厂能不能办成,更不会在意公社统筹比例的高低。
可一旦自己讲多了,让虞向前意识到这个罐头厂是极有可能建设成功并且实现大量盈利的。
那么,虞向前有可能会要求提高公社统筹比例。
如此一来,落到他们苏寨大队兜里的钱就变少了。
按照目前的税制规定。
社队企业需要缴纳20%的工商税,这部分是要直接上缴到国库的。
然后,要上缴30-50%的公社统筹。
剩下的资金,才是企业自己可以留下的。
因此,他们苏寨罐头厂以后的收益分配就是,交一半,留一半。
这已经是他能够争取到的最好情况了。
交了登记表。
领了100块钱的资助金。
他骑着自行车离开公社大院,在食品站买了一斤猪肉回到家里。
刘美素和苏妍、苏正涛都还在地里干活,家里没人。
他把猪肉切片,用蒜苗炒了个回锅肉,又拍了个黄瓜,用蒜泥拌了拌。
饭菜做好。
刘美素三人回来了。
苏正涛看到那色泽诱人、香味扑鼻的回锅肉,哈喇子都快淌出来了:“哥,咱们又吃肉呀?”
“没错,吃肉!”
苏正鸿笑道:“快去洗手,吃饭!”
“怎么又花钱买肉?”
刘美素有些心疼:“想吃肉的话,少买点,和青菜一起炒,吃点肉味就得了。一下子买这么多,多浪费啊。”
“妈,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怎么能叫浪费呢?”
苏正鸿笑道:“你也快去洗手吧,准备吃饭!”
“正鸿,我瞧你挺高兴的样子,发生什么好事了?”苏妍笑问道。
“还是姐姐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了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苏正鸿竖起大拇指,道:“姐你也先去洗手,待会儿坐下后,我告诉你们!”
很快。
一家四口坐到了饭桌前。
苏正鸿从兜里取出撕下来的汇款单附言,笑着解释道:“前些天我写了三篇稿子,投给了省里的《农业科学》杂志,运气不错,过稿了两篇。杂志社给我寄来了20块钱的稿酬,这肉就是用稿酬买的。”
说罢,他又把买肉剩下的19.5元钱递给刘美素:“妈,这是剩下的钱,你拿着吧。”
“这么多?”
刘美素惊讶道:“就两篇文章,给这么多钱?”
“妈,这说明正鸿厉害,有本事!”
苏妍笑道:“昨天晚上,我看孙莉哭得那么伤心,今天干活的时候特意和她聊了好久的天,正好聊到投稿的事。
孙莉说,她自己也向报纸投过稿,刊登过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拿了两块钱稿酬。
她还说,越是好的报纸杂志,稿费就越高,但投稿也就越难。
正鸿能拿到20块钱的稿费,说明他写的文章好,登上了那种很好的杂志……对不对,正鸿?”
“确实是这样。”
苏正鸿点头道:“《农业科学》杂志是咱们海安省最好的农业杂志,在全国同类型杂志里面也是排名前列的,想过稿并不容易。”
“哥,你就是我的榜样!”
苏正涛咽下一口回锅肉,一脸崇拜道:“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写文章,挣稿酬!”
“那你首先得好好学习,把文化知识掌握好。”
“嗯嗯!”
“正鸿,这些钱还是你自己拿着吧。”
此时,刘美素把钱递了回来,道:“我听苏福说,你明天要带着白琴琴和孙莉,去临海市办事,这些钱你拿着路上花,待会儿我再给你拿点钱。穷家富路,出远门时身上多带点钱,心里也踏实。”
“不用!”
苏正鸿摆摆手:“我出门办的是公事,不是咱自己家的私事,没理由什么都花咱家里的钱。今天我去公社登记办厂,虞书记批给我100块钱,我先用着就可以了!”
“那好吧。”
听到他这么说,刘美素也就没坚持,把钱收起来,笑道:“那你以后有空了,多写几篇文章,多赚点稿费,说不定到年底就能再凑够一笔彩礼钱了!”
“行!”
苏正鸿呵呵一笑:“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