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听到苏正鸿点名,白琴琴嗖地站了起来。

“坐下坐下。”

苏正鸿笑了笑,道:“既然没有人毛遂自荐,那就由你暂任你们知青生产小组的小组长。”

“我……我不行吧……”

白琴琴有些紧张忐忑,她的心态倒是比其他女知青好一些,但调整自己心态是一回事,带领其他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她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要相信自己。”

苏正鸿笑道:“先做一段时间试试,就当是锻炼一下自己了,过段时间,等你们熟悉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彼此也都熟悉了,我会安排你们重新选举小组长的。”

“那……好吧。”

白琴琴犹豫了一下,点点头,答应下来。

“以后你们劳动上的事情,由苏福队长安排。生活上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做饭,你们先自己安排,如果有疑问和困难,既可以找苏福队长,也可以找郭主任、找我,我们会给你们解决的。”

苏正鸿说道:“欢迎会就开到这里吧,马上就到中午了,待会儿大家一起去我家里吃个饭,就当是给你们接风洗尘了。”

他带着一群人来到家里时,刘美素和苏妍已经把饭做好了。

杂粮馒头、烧茄子、咸菜丝、清米汤。

在农村,这已经算是非常好的午餐了。

然而对女知青们来说,这种饭菜简直太差了。

即便他们折腾了一路,都已经饥肠辘辘了。

但吃饭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面露难色,只吃了一点,就吃不下了。

苏正鸿也不劝她们多吃。

不吃就饿着,饿急了自然会吃。

饭后。

苏正鸿带着女知青们在村里溜达了一圈,简单介绍了一下各方面情况,便让她们回去休息了,明天再参加劳动。

不过,他还给她们安排了一项任务——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写出来,明天交给他,包括但不限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姓名、年龄、职业等等。

做这件事,就是为了全方位了解这些女知青的家庭情况。

看看哪个女知青,能够在他的下一步计划中发挥作用。

与女知青们分开后,苏正鸿给了苏妍一些票证和钱,让她去公社买了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给女知青们送了过去。

苏妍以为这些票证和钱都是上面拨给的,倒也没有多想,直接就去把事办了。

回来后,她笑道:“我去送东西的时候,秀丽婶和菊婶也去了,她们给那些知青送了些咸菜和酱菜。”

秀丽婶就是郭秀丽。

菊婶则是苏建国的老婆周彩菊。

“毕竟是一群十几岁的小姑娘,平时在家里都有长辈照顾着,可能连洗衣服、做饭之类的家务活都没做过。

如今突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肯定是困难重重,因此不论是从工作角度考虑,还是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多给她们提供一些帮助。

郭主任和菊婶这一点做的挺好,咱们要学习,回头你也送点东西过去。”

苏正鸿说道:“还有,明天她们就要跟着咱们一队参加生产劳动了,到时候你多指导指导她们。”

“这没问题。”

苏妍点点头,又好奇道:“不过,你为什么要把她们全都分到咱们一队啊?

我可是听说咱们一队的不少人有怨言呢,只是大家碍于你的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

“让她们在一队干活,只是临时安排。”

苏正鸿笑道:“大家都知道,这些城里来的女知青干不了农活,难道我不知道?正因如此,我根本没打算让她们一直在地里干活。”

“不在地里干活,还能做什么?”

苏妍诧异道:“咱们大队,除了下地干活,也没有其他工作可以安排给她们做啊。”

“没有工作就创造工作嘛。”

苏正鸿笑道。

“创造工作?”

苏妍不解:“怎么创造?”

“动脑子创造。”

苏正鸿微微一笑:“这件事情你先保密,等过段时间,你就明白了。”

到了傍晚。

有人来到苏正鸿家里。

是他们村的一个姑娘,嫁到了向阳公社,目前在食品厂上班。

她受宋铨所托,带来了去年交给宋铨家里的200块彩礼钱。

晚饭后。

刘美素和苏正鸿两个人,挨家挨户地拜访那些曾经借钱给他家的村民,把欠他们的钱,还给他们。

最后,只剩下了十几块钱。

“婚事吹了,钱也没了。”

回到家里,刘美素轻叹一声:“家里成了穷光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攒够200块彩礼钱,再给你相亲。”

“相亲的事不着急。”

苏正鸿笑道:“大丈夫何患无妻?只要咱家把日子过好了,主动前来登门提亲的姑娘,都能让您挑花了眼!”

“那感情好。”

苏妍笑道:“到时候给你和正涛,每人选一个。”

“我才不娶家里的姑娘呢!”

苏正涛哼声道:“我哥说了,让我将来考大学!到时候,我也要娶个大学生!这才叫门当户对呢!”

“那你首先也得考上大学。”

苏正鸿敲了敲他的筷子:“快吃饭,吃完去复习功课!”

“哦哦。”

次日。

苏正鸿亲自投入到了麦收准备工作之中。

今天忙完,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麦子也到了可以收割的程度。

6月3号。

随着他一声令下,整个苏寨大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麦收工作!

割麦、运输、压麦子、扬麦子、垒麦秸垛、晾晒麦粒、麦粒入仓……。

这个年代,在没有大型联合收割机的情况下,麦收的步骤十分繁琐,工作量很大,整个苏寨村都忙得热火朝天。

苏正鸿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现如今,整个苏寨大队,只有他一个人会开拖拉机。

因此,他连续好几天都是从早到晚不停驾驶着拖拉机干活。

要么用车斗运输麦子,要么拉着石磙压麦子,或者带上犁耕设备去犁地、耕地,忙个不停。

好在,几天后,这种情况得到了缓解。

因为他收了四个徒弟。

除了苏建国外,另外三个都是村里二十多岁、年富力强的小伙子。

他们四个人,每天轮流跟着他学开拖拉机。

几天下来,他们就掌握了基础的拖拉机驾驶技术,可以在麦场里转圈压麦子了,也可以在农田里走直线犁地、耕地。

虽然苏正鸿还不放心让他们开车上路跑运输,但能压麦子、犁地耕地,就已经可以大大缓解他的压力了。

“书记,你就再考虑考虑,让其他生产队也帮咱们一队分担几个女知青吧!”

这天,当苏正鸿来到一队的农田里时,苏福一脸苦涩地对他说道。

“怎么了?”

苏正鸿笑呵呵道:“那些知青同志们,干活不行?”

“那群姑奶奶,哪是干活的材料啊?”

苏福苦笑道:“最开始,我让她们跟着一起下地割麦子,可是刚干了半天,就有人弄伤了手、割到了脚、手心磨出了血泡。

干了一天,到了晚上,我和我媳妇一起去小学看望她们,结果刚走到小学门口,就听到一片哭声。

连忙去宿舍一看,只见好多女知青都在掉眼泪,我们连安慰都安慰不过来。

我一看这种情况,心想别让他们割麦子了,干点别的活吧,于是第二天就安排她们去地里拾麦穗。

可是一天下来,中暑了三个人。

然后,我让她们去麦场里帮忙,结果她们尽添乱了……”

他一通抱怨。

总之就是,这几天下来,女知青们干啥啥不行,还要拖他们的后腿,导致整个一队的收麦进度,都比其他生产队慢了一节。

“好,我考虑一下。”

苏正鸿拍拍苏福的肩。

晚饭后。

他让苏妍陪着自己,来到了村小学。

刚走进院子里,就听到宿舍里传来隐隐的啜泣声。

来到门口一看,只见一名叫孙莉的女知青正在抽泣,白琴琴坐在她身边,抱着她的肩膀轻声安慰。

其他女知青,或坐或躺。

有的也在默默垂泪,有的即便没有哭泣,表情也是无比疲惫、痛苦。

显然,连续几天高强度的麦收工作,让她们这些从未干过农活的城里姑娘,吃尽了苦头。

饮食、住宿,甚至是上厕所,估计也把她们折磨得够呛。

“这是都怎么了,气氛有点压抑啊。”苏正鸿笑呵呵道。

“书记。”

“书记来了……”

女知青们见状,纷纷站起身来,表情都很不自然。

“书记……”

白琴琴尴尬道:“我们……我们这几天表现得不好,拖了村里的后腿,对不起!”

“谁说你们拖后腿了?依我看来,你们干得挺好嘛!”

苏正鸿笑道,他让苏妍把另外一个宿舍的女知青也叫过来,笑道:“任何事情,任何工作,在以前没有做过的情况下,任何人刚刚接触,都不可能立马就干得很熟练,总得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

干农活,乍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像村里人一样熟练。

你们以前在学校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乍一上手不适应,这很正常,没必要觉得不好意思,更不要觉得对不起谁。

如果有人抱怨你们干的差,拖后腿,你们就来找我,我丢给他一本初中数学课本,让他学习,倒要看他能不能学会!”

他说了一些劝慰鼓励的话。

女知青们的情绪这才稍稍改善了一些。

“姐,你再陪大家说说话,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

苏正鸿对苏妍说道,然后对白琴琴招招手:“白琴琴,你出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