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正鸿解释一番后。
大伙儿直接就相信了。
没有人提出半点质疑。
第一,大家都知道苏正鸿的爷爷苏长聚在部队里待了很多年,还当过连长,认识很多人,其中有人当了大官,很正常。
第二,苏正鸿在村里的威望高、口碑好,他说的话,大家不会质疑。
第三,这可是一辆拖拉机啊,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苏正鸿就算是把自己卖了,也换不来一个车轱辘啊!
搞清楚了拖拉机的来路后,大伙儿全都兴奋了!
“太好了!咱大队也有拖拉机了!”
“整个向阳公社,也只有一辆拖拉机,还是老书记去县里跑了好几趟,死皮赖脸要来的!”
“那辆老旧的拖拉机,还被农机站像宝贝一样捂着,去年咱们村申请用它拉东西,公社都没同意!”
“现在好了,咱们自己就有拖拉机了,而且比公社的拖拉机更好!”
“有了这拖拉机,接下来的麦收和夏种,就方便省事多了!”
“咱们整个村,都沾了正鸿一家人的光啊!”
“是啊,美素嫂子,想不到你家还认识这么有本事的大官呢!”
“往后你们家肯定吃穿不愁了,有大官帮衬着,妍妍正鸿和正涛姐弟三个,肯定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众人议论纷纷。
既有掩饰不住的羡慕,又有与有荣焉的骄傲和兴奋。
苏正鸿一家人的品行,大家都是清楚的。
苏正鸿又是他们的大队书记兼大队长。
他家里的关系背景,就是整个苏寨大队的关系背景,以后大家肯定都能跟着沾光。
“哥,真没想到,咱家还有这么硬的关系!”
苏正涛兴奋地凑上来,摸摸拖拉机,又好奇道:“不过,哥,你是什么时候学会开拖拉机的?”
“开拖拉机没什么难的。”
苏正鸿笑道:“刚才送来拖拉机的人给我讲了讲,教了教,我很快就学会了!”
“那你教教我!”
苏正涛一脸期待:“我也想开!”
“你就算了吧。”
苏正鸿摇摇头:“等麦收过后,你就回学校上课,专心学习,不要操心村里的事了。”
苏正涛原本正在县里读高一,成绩不错。
他受伤后,家里其实是不想耽误苏正涛的学业的。
可苏正涛觉得他失去了劳动力,妈妈和姐姐既要干活挣工分,还要照顾病号、供自己上学,实在太辛苦,于是选择了辍学。
现在,他康复痊愈了,自然不能让苏正涛继续待在家里务农。
如果不是马上就要麦收,全县各所中小学已经放了麦假,他昨天就把苏正涛赶回学校上课了。
“啊?”
苏正涛一听,顿时垮起了脸:“哥,我不想回去上学!即便读完高中,不也是回来种地嘛……”
“难道你不想上大学?”苏正鸿问。
“大学?”
苏正涛一愣,苦笑道:“哥,难道你还不知道吗,大学早就不办了……”
“以后会办的,而且不会太久了。”
苏正鸿笑了笑:“不但你要回去上课,后续我还打算统计一下咱们村的初中毕业和高中辍学的学生,只要是有意愿读高中的,统统送去学校!”
他记得很清楚。
下个月,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政府就会提出“恢复高考”的决策。
今年10月份,就会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并且组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从明年,也就是1978年开始,就会每年组织夏季高考。
现在的高中还是两年制。
苏正涛今年返校读书,就算不能参加今年的冬季高考,明年也可以参加夏季高考。
他相信苏正涛的实力,只要用心学习,肯定可以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
而他们整个苏寨村,除了苏正涛之外,还有几位初中毕业和高中辍学的学生。
回头他要和这几个人谈谈,有可能的话,把他们也都送去读高中、考大学。
“哥……”
苏正涛还想再说什么。
苏正鸿抬手制止,看向苏建国:“建国叔,你在村里挑选几个脑子机灵、有力气的年轻人,回头跟我学习拖拉机驾驶技术。”
“只有这一辆拖拉机,派两个人学就可以了吧。”苏建国说道。
“现在只有一辆,以后可不一定!”
苏正鸿笑道:“有备无患,而且艺多不压身,多掌握项本领,将来肯定有好处!”
“这倒是有道理。”
苏建国点点头,咧嘴笑道:“其实我也想学。”
“可以啊,算你一个!”
“好嘞!”
苏建国兴奋地答应一声,环视众人,大声道:“有想学开拖拉机的,回头找我报名啊!”
“我我我!”
“建国,我要报名!”
“建国叔,我也要学开拖拉机!”
霎时间,一群人将苏建国团团包围,争先恐后地报名。
这年头,拖拉机手可是非常吃香、有地位的职业,公社里的两个拖拉机手,走到哪里都是牛气哄哄的。
大家也都想成为那种被人羡慕的牛掰人物。
“正涛,上来!”
苏正鸿对表情失落的苏正涛招呼一声,示意他上来坐到自己身边。
“好嘞!”
苏正涛瞬间开心了,嘴巴咧到了后脑勺,在一群孩子们羡慕的眼神里,一个箭步窜了上来,向四周投去得意的目光。
“突突突……”
苏正鸿开着拖拉机穿过大半个村子,来到大队仓库门口,把仓库保管员苏立柱叫过来。
“柱子,早饭后,你先带人把车斗里的这些东西,都放到屋里!”
“然后带几个人,分成两拨。”
“一拨在院子里收拾出来一片停放拖拉机的地方,搭建个凉棚,给拖拉机遮风挡雨。”
“另一拨,挖个存放柴油的地窨子!这柴油是易燃易爆品,不能和其他乱七八糟的杂物放在一起,以后就放在地窨子里,并且要注意防火!”
他吩咐一番。
苏立柱听罢,将胸膛拍得砰砰响:“书记,你就放心吧,我指定把这两件事办利索!”
“咦?”
“声望值竟然涨了!”
苏正鸿回到家里吃早饭的时候,随意瞥了一眼系统里的声望值。
发现原本只剩下400多的声望值,竟然已经涨到了900多,足足增加了500多点!
“看来是拖拉机的功劳!”
“当然,和那位当大官的王爷爷,也有关系!”
“村里人看到我有那么硬的关系背景,又弄来了一辆拖拉机,自然更加拥戴我,我的声望也就增加了!”
苏正鸿颇为兴奋。
眼下又有了900多点声望值,再涨一些,凑够1000点,就又可以来一次白银级抽奖了!
怎么去凑这几十点声望值呢?
想到今天就要有知青被分配下来,苏正鸿有了主意。
早饭后。
他先在村里溜达一圈,详细安排好了各项工作。
随后,带上妇女主任郭秀丽,驾驶着拖拉机,前往向阳公社。
向阳公社大院。
一群刚刚乘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省会临海市而来的知青,正忐忑地等待着被各个生产大队接走。
“听说这宜民县,是瑞平市最穷的一个县了!”
“看出来了,你们瞧,就连这公社大院里面,还有不少土坯房呢!”
“整个公社驻地,连一栋二层楼都没有……”
“不用说,农村肯定更加破败,条件更加艰苦!”
“唉……不知道咱们往后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呢!”
“我想回家,我想我妈了……呜呜……”
知青们唉声叹气地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知青下乡这些年,不仅是农村人越来越不欢迎知青的到来,知青也越来越不想来到农村插队。
最开始的那两批知青,都是满怀一腔热忱,打算投身农村搞建设的。
但大家来到农村才发现,农村的条件实在太艰苦了!
物资匮乏,吃不饱,穿不暖。
风俗、方言和生活习惯,也与自己过去生活的地方有很大区别,难以融入。
至于干农活,对他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而言,更是莫大的折磨。
偶尔有下乡知青回家探亲,都会向家里哭诉抱怨农村多么艰苦,甚至有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也不想再回到农村。
渐渐地,在许多城市孩子心里,农村简直就像是“人间地狱”一般。
现在来到向阳公社,看到果然是想象中那副贫穷落后的景象,大家不免升出一种心如死灰、彻底绝望的感觉。
感觉人生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
过了会儿。
各个大队来接人了。
这批知青,被分到了四个大队。
其他三个大队,各自五六个人,都是男生多女生少,甚至全都是男生。
只有苏寨大队,足足有12个人,还全都是女生。
那三个大队的知青,陆陆续续被接走。
有的大队是派脏兮兮的毛驴车来的,有的大队干脆是走着来的,让知青们各自扛着行李步行去村里。
这种丝毫不受重视的待遇,更是令知青们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很快,公社大院里就只剩下了被分配到苏寨大队的12个女生。
想象着即将到来的凄惨生活,不少女生又嘤嘤嘤地哭了起来。